晨读 | 西藏北路旧影斑驳

来源:新民晚报2023-06-05 07:19:51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彼时,隔着一座西藏路桥,南北风景各异。

居一地,时久长,以为是熟悉了风土,但倘若做了导游,领客人去实地探访,面对似曾相识的风景,却常常语塞。想来,或是城市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越自己想象,但更多还是伴岁月流逝,心有旁骛,渐渐疏离了身边熟悉的风物,这才有了屡陷“灯下黑”的窘境。

日前,得友馈展会赠券,一看地址,西藏北路桥附近,正与多年前供职的杂志社旧址毗邻,不觉心有所动。旧单位虽地处闹市中心,离开后,因新的工作、生活圈与之不相交集,很少经过。城市虽大,常人活动的圈子却很小,往往局限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区域,如果没有今次机缘凑巧,想来也勾不起去旧地走走看看的念头。

心里挂着事,光影迷离的展会走马观花,并没有留下多少流连的目光。出展馆,沿着西藏北路向南走去,记忆里的旧印象却如相片般一帧帧闪现了出来。苏州河、西藏路桥、四行仓库……往日熟悉的场景和眼见的并不匹配。昔日腥臭乌黑的苏州河变得清亮了,沿河休闲步道边一排排绿植芳菲正艳,随风飘来淡淡的草木香;西藏路桥扩建后宽阔了很多,车流川行,青白的桥面隐约还能看到些旧时的影子。早先杂志社所在的四行仓库已面貌迥异,鼎盛一时的春申江家具城早已搬离,紧贴财政证券公司大铁门外的沿街外楼梯也不见了踪迹,复原了红砖灰墙的旧貌。四行仓库部分作为抗战历史纪念馆,向观众展示近一个世纪前那段浩气长存的悲壮历史。昔日工作的杂志社旧址泯没在一间间创意工坊之间,成为百联创业园区的一部分。曾经时髦的铝合金移窗恢复成一扇扇复古的铁窗,旧时痕迹已荡然无存,感觉新鲜而又陌生。倒是工坊里那些埋头电脑前做着设计、策划,握着手机和客户耐心沟通的年轻人,依稀相似昔日杂志社里那些忙碌的身影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,我刚从学校毕业,踏上职场。没有移动电话、没有微信、没有电商平台……联系问候靠固定电话、写信、电子邮件,买个纸笔可以在沿街的小店铺里逛上半天。其时,正是中国经济提速发展阶段,城市经济活跃度不断跃升,新市场、新业态层出不穷,对跑经济条线的媒体人来说,如鱼得水。那些年,城市轨道交通还刚刚起步,去一趟郊县组稿,坐市郊长途班车要两个多小时。春天里,车窗外油菜花的金黄扑面而来,眼前竟闪现出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光景,只是到了目的地,赶紧采访,约稿,所有的计划须得在下午四五点前完成,赶上末班车回市区。那个时候,生活的节奏是慢的,工作的节奏却是快的。

彼时,隔着一座西藏路桥,南北风景各异,往北是鳞次栉比的旧工房,往南不多远则是霓虹灿烂的南京路。七八年间,还是看到了变化。西藏路桥堍巨大的煤气包拆除了,桥两端冒出了稳得福烤鸭店、久久隆自助餐、必胜客、大食堂……传统的、流行的、时尚的,若春雨润物无声,引领餐饮风尚的各类餐馆一间间地冒出来。美味最能撩动人的消费欲望,大学同学胡兄、张兄都喜文字,又好美食,趣味相投,便有了美食三人组,尝遍申城美食是当时的念想。轮着晚上值班,便约了胡兄、张兄来,在清冷的大办公室里帮忙书写百多个杂志邮寄信封,之后便去单位周边觅美食。尝过稳得福的脆皮烤鸭,去过北京的胡兄直言比北京烤鸭来得入味,酱汁更合本地口味。美味多食,也有失手的时候,那一回是跌在39元畅吃的自助火锅上。冰鲜的螃蟹、条虾,五六种肉丸、鱼丸,十多样蔬菜、水果,如同今日稀松平常的街边小食在当年却是惊艳的呈现。几十个混合着各种调料的丸子下肚,已经是大半饱,但总想着物有所值,螃蟹和条虾便成了捞回成本的主打菜,张兄端来十多个螃蟹,一大盆冻虾,未曾想久冻的虾蟹味同嚼蜡,食之无味,弃之又不妥,无奈之下将虾蟹一股脑倒入锅中,浓稠的汤汁掩饰了尴尬,只是经历过这一回,很长一段时间,让我等对以营销博眼球的所谓美食有了警惕性。

彼时春衫少年郎,笑看风华不知愁。想着,这么多年来忙碌于日常,却又常常忽略了日常。经年之后,偶遇暌违的时光,记忆的碎片重新拾起,初入职场的青涩、对新事物的热衷、乃至美味的诱惑……哪一样不令人怦然心动。(张为民)

标签:

  • 路线
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
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、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